火星

地形外觀
火星的觀察 ,讓人印象最深刻的,是 可以直接由中型望遠鏡看到火星兩極的白色極區,以及紅色的表面,這意味著火星的大氣並不濃厚,不像金星一樣遮蓋了整個表面. 火星距離地球的距離,僅次於金星,因此成為不錯的研究題材,利用哈伯望遠鏡做觀測,即可拍到火星表面的影像.
火星表面地形極富變化,北半球有佔總表面積30%的年輕低窪平原,南半球是遍佈隕石坑的古老高地,因此是個北低南高的不對稱結構. 在火星的南北兩極 ,有水冰及乾冰堆積而成的巨大極冠. 火星表面的極冠大部份為乾冰所構成的,在夏季時,會發現極冠的乾冰退縮,而冬季時極冠擴張. 地表還有奧林帕斯山以及水手峽谷等大型的地形構造.
奧林帕斯山為火星表面最巨大的火山 ,高達27公里,足足比地球上最高峰聖母峰高上三倍. 山脈綿延600公里,約為台灣的1.5倍長. 而大型峽谷水手峽谷長超過4000公里,佔火星周長的五分之一. 是非常顯著的大型地形.
環境
火星是人類第二顆可以掌握的行星,而在火星上,可能有火星人的存在.
在某些方面上 ,這可能是正確的,因為火星的表面環境是九大行星中最接近地球的. 雖然火星的大小與地球不相稱,但是火星在自轉軸偏向(25.19度,跟地球的23.44度相近),自轉速度(1.026個地球日),以及表面溫度(-87~5度 ,與地球的-50~50接近),都與地球十分類似. 因此火星上也有與地球相似的四季之分,一天的時間與地球相似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